top of page
生命科学 - “创建新范式”
Dennis Lo

开场致辞、主旨演讲及讨论嘉宾

卢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丶李嘉诚医学讲座教授及化学病理学讲座教授。 他发现孕妇的血浆内存有高浓度的胎儿DNA。他和同事在实现非侵入性临床产前检测发挥了重要作用。卢教授及团队後来研发了唐氏综合症的无创检验方法,迅速被超过90个国家所采用。此外,卢教授的团队透过大型平行测序技术及创新的生物信息科技,分析母体血浆中的微量 DNA,成功破解了胎儿的全基因组图谱,可从而及早预测多种遗传病,是无创产前诊断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卢教授的研究成果对全球医学及科学界影响深远,屡获国际殊荣,例如、2015年AACC Wallace H. Coulter讲学奖、「2016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以及「2021年科学突破奖 – 生命科学奖」。卢教授是香港科学院創院院士。

Professor-Dennis-Lo-1568x1605_edited.png

演讲题目:

大小形状各异的血浆游离DNA分子

 

概要:

血浆中游离DNA的发现,使利用非侵入性的手段进行产前检测 (NIPT) 以及癌症筛查成为现实。我的研究团队对游离DNA的分子特征非常感兴趣。过去的研究普遍认为这些分子的长度比较短以及分子的断裂过程呈现非随机性,而这种对游离DNA分子片段化特征进行的研究被称为片段化组学。然而在我们最新的研究中,我们通过使用单分子测序平台检测到血浆中有过去未被发现的「超长」游离DNA分子。这种长DNA分子的发现为基于血浆DNA分子的分析另辟蹊径。

Anchor 1
Nancy Ip

主旨演讲及讨论嘉宾

叶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叶教授的研究集中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以及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研发。她在研究促进和维持神经细胞存活与发育的神经营养因数,脑部发育和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领域,国际闻名。她在顶尖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超过320篇论文和综述,并拥有70项国际科技专利发明权。 叶教授屡获殊荣,例如两度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举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法国政府「国家荣誉骑士勋章」等。 叶教授亦参与众多香港特区政府委员会,积极推动香港科技发展。

Nancy Ip 2_edited.png
Anchor 2

演讲题目:

循环蛋白:阿尔茨海默症诊断和治疗的潜在游戏规则改变者

概要:

阿尔茨海默病 (AD) 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疾病管理的主要障碍是缺乏可用的方法, 不能在疾病早期时客观诊断 并及早有效治疗。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一直专注于 AD 的经典病理特征,开发能诊断疾病的生物标志物, 并辨认大脑中的细胞靶点, 进行治疗。最近的技术进步, 促成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策略的突破。通过大规模的血液蛋白质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组能用于 AD 早期发现、诊断和分期的血液蛋白质。此外,我们亦发现了一种新的 AD 致病因子, 它一种循环蛋白, 可溶性 ST2 (sST2),亦是一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33 (IL-33) 及其受体信号传导的抑制剂。循环 sST2的浓度升高会损害小胶质细胞清除β-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的能力,令淀粉样蛋白病狀更严重。这些发现表明,循环蛋白可开发为 AD 的新型诊断工具和治疗靶点,并为开发该疾病的精准医学提供线索。

KY Yuen

袁教授是杰出的微生物学家, 传染病专家和外科医生。现为香港大学霍英东基金教授 (传染病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及新发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也是香港玛丽医院微生物学系主管及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 袁教授的专长在控制2003年的SARS全球爆发中得到了印证。他在发现SARS病源体的冠状病毒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令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袁教授已发表超过700篇论文,被引用超过25,000次,据世界ISI科学指数,属被引用最多的1% 科学家。 袁教授在各领域的卓越成就体现在他获得的众多荣誉,他是香港医学科学院的病理学家,外科专家,皇家内科医学院荣授院士(爱丁堡,伦敦) ,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学院外科荣誉院士和美国医学院院士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他对香港社会亦贡献良多,获特区政府颁授太平绅士及银紫荆星章。

Yuen_Kwok_Yung_edited_edited_edited.png
Anchor 3

演讲题目:

应对新出现的感染:从 SAR-03 到 COVID-19

概要:

2003 年至 2019 年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动物监测发现了 30 多种新型冠状病毒 (CoV)。几年后,团队发现当中一些病毒或其近亲随后跳进社区感染人类。 2005 年发现的与蝙蝠 SARS 相关的冠状病毒就是最好的例证,它原来是 2003 年 SARS-CoV-1 和 2019 年 SARS-CoV-2 的祖先病毒。蝙蝠冠状病毒-HKU4和-HKU5与2012年中东爆发的人类与骆驼共患的MERS-CoV密切相关。最近有报导指出,2012 年发现的猪型 DeltaCoV-HKU15 的近亲病毒在 2021 年在海地感染了当地儿童。然而,由于其中大部分新型动物冠状病毒无法体外培养,因此通常只能获得当中30 种新型动物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由于大多数动物冠状病毒常见于肠道标本中,而人类冠状病毒更常见于呼吸道标本中,我们使用从蝙蝠肠道组织和人类肺组织中采集的成体干细胞来建立三维 (3D) 类器官,用于研究一些具有健康或公共卫生意义的冠状病毒的生长和特征。多重快速诊断检测、广谱抗病毒、多功能疫苗平台、和可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设备在准备工作中在对抗未来的流行病上也很重要。

Ting ZHU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 1999-2003 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 学士,优秀毕业生,提前毕业 2003-2005 MIT机械工程系 硕士 2005-2010 Harvard-MIT健康科学与技术系 博士 2010-2011 MIT地球,大气与行星科学系/麻省总医院 博士后 2011-2016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助理教授 2016-2019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聘副教授 2019-2022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长聘教授 2022至今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讲席教授

W020210414572707036053_edited_edited_edited.png

演讲题目:

构建镜像生物学系统

概要:

构成生命的天然核酸与蛋白质具有手性单一特性:天然核酸均由D型核糖组成,天然蛋白质几乎均由L型氨基酸组成。朱听实验室致力于从遗传信息中心法则出发,利用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手段构建与天然生物分子手性相反的“镜像生物学系统”。至今,朱听实验室已初步实现了镜像中心法则中的镜像核酸复制、转录、反转录等过程,开发了镜像PCR扩增,镜像核酸测序,镜像DNA信息存储,镜像核酸定向进化等技术,目前正在着力构建镜像蛋白质翻译系统以实现完整的镜像中心法则,并尝试进一步拓展镜像生物学系统的实际应用。

Anchor 4
bottom of page